意昂体育

热线电话:
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新闻动态 >

科技巨头腾讯减持中金,而贝莱德、易方达两大资管巨头逆势加仓

点击次数:185 发布日期:2025-08-05

腾讯刚抛售中金股票套现1个亿,转头就被全球最大资管公司抄底!这场发生在7月末的资本交锋,把市场看懵了。 7月25日,腾讯控股以每股21.16港元的价格卖出496万股中金公司H股,套现1.05亿港元。

持股比例从11.01%降到了10.75%。

而就在同一天,易方达基金以每股21.44港元的价格吃进中金714.44万股,豪掷1.53亿港元。

三天前的7月22日,贝莱德刚刚增持中金126.24万股,每股成本20.219港元。

两大巨头持股比例双双突破5%的重要关口。

科技巨头与金融巨头的分歧赤裸裸摆在台面上。

腾讯这笔减持来得突然。

要知道2017年9月腾讯战略投资中金时,双方还曾高调宣布合作。

腾讯总裁刘炽平当年明确说过:“我们要把腾讯的金融科技和中金的财富管理能力结合,给用户更好的服务。 ”

七年过去,腾讯突然选择落袋为安。

中金公司的股东名单里藏着玄机。

中央汇金牢牢掌握着控制权,持有66.23%的H股和40.11%的总股本。

腾讯原本是第二大股东,持有11.36%的H股和4.48%总股本。

阿里紧跟其后,手握10.66%的H股。

这次减持后,腾讯让出部分筹码,贝莱德和易方达趁势顶上。

贝莱德的增持动作早有预兆。

6月12日它就买过一轮,当时每股才16.23港元。

算下来这次20.2港元的加仓,让贝莱德的账面浮盈已超过38%。

最关键的是它的“好仓”比例达到5.01%,而“淡仓”比例只有0.40%。

市场老手都清楚,这种仓位结构就是明晃晃地看涨。

易方达的操作却另有隐情。

港交所记录显示它在7月25日不仅买了中金,还同步吃进中信建投、招商证券等六家券商H股。

所有增持后的持股比例都精确卡在5%-7%之间。

业内消息证实:这是易方达旗下香港证券ETF的被动补仓。

ETF申购资金涌入,系统自动买入成分股。

中金公司的业绩足以解释资本争夺的原因。

今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能达到34.53亿至39.66亿元。

同比增幅高达55%到78%。

背后的推力来自三大引擎:投行业务、股票交易、财富管理全线增长。

券商行业内部正在加速分化。

中金这类头部玩家依靠全链条服务建立护城河。

从企业IPO到资产管理,从私募股权投资到个人财富规划全都覆盖。

而依赖经纪业务的中小券商处境艰难,这块收入占比通常不足两成。

政策红利也在向头部集中。

香港虚拟资产交易牌照争夺战中,国泰君安国际等中资券商已经入场。

现实世界资产(RWA)的数字化交易刚起步,中金这类机构海外布局优势明显。

监管细则虽然还没落地,但想象空间已经打开。

市场流动性为券商股提供着燃料。

A股两融余额稳定在1.8万亿上方,日均成交额连续多日站稳1.1万亿。

这个量级远超8000亿的行业盈亏平衡点。

机构资金正源源不断流入券商板块。

券商估值重构的矛盾已经藏不住了。

看空者认为港股券商指数从4月至今暴涨85%,短线风险正在累积。

看多派则盯着AH价差加速收敛的趋势,中泰证券最新报告直接点明“估值修复远未结束”。

另一个关键指标是成本控制。

全行业都在减员增效,国信证券算过账:每压缩1%的人力成本,能给股东多留下1.2%的现金回报。

在净利润增速普遍超过70%的券商中报季里,效率提升直接转化为真金白银。

公募基金的仓位透露出更多信号。

二季度末主动型基金持仓券商股比例才增加了0.28个百分点。

低配状态意味着后续加仓空间巨大。

不少基金经理私下都承认:现在券商板块配置仍然不足。

这次资本异动还隐藏着结构性变量。

券商资管转型浪潮下,固定收益类产品已占据私募资管规模的82.5%,总规模约4.55万亿。

市场避险情绪越浓,这类业务见长的机构优势就越明显。

贝莱德在7月连续两次加仓绝不是偶然。

外资投行最近反复强调:“本轮券商行情和2019年不同,这次是业绩驱动而非政策博弈。 ”

中金上半年净利润中位数37亿,这个数字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83%。

腾讯退出部分筹码并不影响大股东格局。

中央汇金、腾讯、阿里的铁三角依然牢固。

这次交易只动用了腾讯持有中金H股总量的3.6%。

用金融术语说,更像是“仓位调整”而非“战略撤退”。

市场对券商股的认知正在重新校准。

当资产管理规模突破30万亿、科创板做市商扩容、财富管理需求井喷三重因素叠加时,“高波动券商”正在变为“强趋势金融平台”。

贝莱德用真金白银投票,腾讯用套现行动表态。

中金公司这道算术题,答案可能藏在每股21港元的分歧里。
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