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:北京大妈旅游被骗买了滴血莲花,8年后,知道它的真实价值
"三万八千!你疯了吗妈?那是你一年的退休金啊!"王明瞪大眼睛,脸涨得通红,手中的茶杯重重磕在茶几上。
王秀兰手抚着精致的莲花雕件,倔强地扬起下巴:"你懂什么?这是明代宫廷的宝贝,以后能值几十万!"
"那就是个骗局!云南那些专骗游客的把戏,你上当了!"
"我看得出来,它滴水就变红,真的是血莲花!"王秀兰声音颤抖,双手却紧紧护着那朵花。
八年后,当一个外国人在跳蚤市场为这朵"假货"出价五十万时,一切都变了。
01
2004年初春,北京的柳枝刚刚冒出嫩芽。
王秀兰整理好行李箱,认真检查了第三遍。
"护照、现金、相机、药品..."她小声念叨着,一件件核对。
这是她退休后第一次跟老同事们组团远行,目的地是云南。
"秀兰,都检查几十遍了,再检查也不会多出什么来。"老赵站在门口,笑着摇摇头。
王秀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"习惯了,做了三十年老师,检查作业都成习惯了。"
"走吧,大巴该等急了。"老赵指了指手表。
坐上大巴车,王秀兰兴奋地像个孩子,一路上拍个不停。
"老赵,你看那云,多像一条龙!"她指着窗外的云海,眼睛里闪着光。
"比起后面的风景,这算不了什么。"老赵是老古董爱好者,对云南的各种民族工艺品了如指掌。
"听说那边的银器特别精美,还有玉石..."王秀兰掰着手指列举着。
老赵警告道:"可别乱买,那边骗子多,专骗我们这种北方游客。"
"我有分寸,就买点小纪念品。"王秀兰点点头,但眼中的期待掩饰不住。
到了大理,导游小李带着他们逛古城。
青石板路,白墙灰瓦,处处是异域风情。
"这边有个地方,不在旅游路线上,是当地人才知道的古董交易点,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。"导游小李神秘地说道。
"真的假的?正规吗?"有人问道。
"绝对正宗,老板是本地白族人,祖上就做这行。"小李拍着胸脯保证。
老赵皱了皱眉:"听着就是骗局。"
王秀兰却来了兴趣:"去看看又不花钱。"
七拐八拐,他们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小店。
门口挂着褪色的招牌:"古玩杂货"。
店内光线昏暗,各式古董摆件琳琅满目。
"各位远道而来的贵客,欢迎光临寒舍。"一个约莫五十岁的男人迎上来,憨厚的笑容让人很容易放下戒备。
"我叫张贵,这些都是祖传的宝贝,专卖给有缘人。"他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云南口音。
王秀兰被一个玻璃柜台吸引住了,里面陈列着各种精美的小物件。
"这个..."她指着一朵莲花形状的物件,被它奇特的色泽吸引。
莲花大约巴掌大小,通体晶莹剔透,又隐约泛着血色,精致得不像凡品。
张贵眼睛一亮,连忙取出来:"您真是好眼力,这可是稀世珍品啊!"
"这是什么?"王秀兰忍不住问道。
"这叫'滴血莲花',是明代宫廷工匠打造的,用特殊材料制成,遇水就会变红如血。"张贵神秘地说道。
"真的假的?"王秀兰半信半疑。
张贵拿出一个小碟子,倒入清水,然后用滴管取了一滴水滴在莲花上。
神奇的一幕发生了,水滴落在莲花表面,迅速变成了血红色,如同鲜血一般。
"哇!"周围的游客都惊叹起来。
"这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宝贝,据说是为宫中贵妃特制的。"张贵继续讲述着,"后来流落民间,辗转到了一个少数民族公主手中,作为嫁妆。"
"那怎么会在你这里?"老赵怀疑地问道。
张贵叹了口气:"那家族败落了,只能忍痛割爱。我看它是个宝贝,就收了下来。"
"多少钱?"王秀兰忍不住问道,已经被这件宝贝迷住了。
"这个嘛..."张贵沉吟片刻,"按理说这种宝贝应该进博物馆的,价值连城啊。"
"差不多十万吧。"他最后说道。
"十万?"王秀兰倒吸一口冷气,心里的热情一下子冷却了不少。
张贵看出她的犹豫,连忙说道:"但是看您这么有缘,又是老师,桃李满天下的,我就特别优惠些。"
"八万如何?"
王秀兰摇摇头:"太贵了。"
"那...五万?"
王秀兰还是摇头。
"唉,我就当交个朋友,三万八,一分不能再少了,这已经是我的成本价了。"张贵做出一副肉痛的表情。
老赵在一旁低声说:"别买,肯定是假的。"
其他同事也劝她:"秀兰,别冲动,这么贵。"
但王秀兰已经被这朵会"滴血"的莲花深深吸引住了。
"我买了。"她从包里拿出银行卡。
回去的路上,王秀兰小心翼翼地捧着包装好的"滴血莲花"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。
"真担心你被骗了。"老赵担忧地说。
"不会的,我看得出来,这是真品。"王秀兰信心满满。
"随你吧,希望真如你所愿。"老赵无奈地摇摇头。
回到北京,王秀兰迫不及待地向儿子炫耀她的"宝贝"。
"妈,这是什么啊?"王明下班回来,看到母亲小心翼翼擦拭的莲花雕件,随口问道。
"这可是宝贝,明代的'滴血莲花',你看..."王秀兰兴奋地讲述着在云南的奇遇。
"多少钱买的?"王明皱起眉头。
"三万八。"王秀兰有些心虚地说。
"三万八!你疯了吗妈?那是你一年的退休金啊!"王明瞪大眼睛,脸涨得通红,手中的茶杯重重磕在茶几上。
王秀兰手抚着精致的莲花雕件,倔强地扬起下巴:"你懂什么?这是明代宫廷的宝贝,以后能值几十万!"
"那就是个骗局!云南那些专骗游客的把戏,你上当了!"
"我看得出来,它滴水就变红,真的是血莲花!"王秀兰声音颤抖,双手却紧紧护着那朵花。
"滴水变红?小学化学实验都能做到好吗!酸碱指示剂懂不懂?"王明怒不可遏。
"你!"王秀兰气得浑身发抖,"你就是看不起我,觉得我老了什么都不懂!"
"我是为你好!这钱花得太冤了!"
"我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!用不着你管!"
两人越吵越凶,最后王明摔门而去。
第二天,王明硬是拉着母亲去了潘家园古玩市场找专家鉴定。
"这个啊,就是普通的工艺品,最多值几百块。"古玩店老板看了一眼就给出了答案。
"不可能!"王秀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"它会滴血啊!"
老板笑了笑:"那是处理过的,遇水变色而已,小把戏。"
"您被骗了。"老板语气肯定地说。
王秀兰脸色煞白,身体晃了晃,差点站不稳。
"妈,别难过,钱没了就没了,以后别再这样了。"王明语气软了下来,搀扶着母亲。
"不,他们懂什么!"王秀兰固执地摇着头,"我不信!"
回家后,王秀兰把"滴血莲花"锁进了柜子里,几乎不再提起这事。
但这件事在母子之间划出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。
02
时光匆匆,转眼三年过去。
王明结婚了,娶了一个时尚博主林小雨。
婚后小两口住进了王秀兰的四居室老房子,准备攒钱买自己的小窝。
林小雨对婆婆还算尊敬,但对家里堆积的各种"古董"深感厌烦。
"妈,这些东西能不能收一收啊,占地方。"林小雨一边打扫卫生一边说道。
"都是有用的,以后能值钱。"王秀兰不以为然。
"就像那个什么滴血莲花?"林小雨小声嘀咕。
王秀兰脸色一变:"你说什么?"
"没什么,我去做饭了。"林小雨连忙转移话题。
自从"滴血莲花"事件后,王秀兰变得沉默寡言,不再和儿子儿媳分享自己的爱好和生活。
她依旧每天擦拭她的"宝贝们",但再也不会兴致勃勃地向人炫耀。
2007年,王明夫妇有了孩子,生活压力陡增。
"明哥,房贷这个月又涨了,我们得想想办法。"林小雨愁眉苦脸地看着账单。
"我知道,公司年底会有奖金,再坚持坚持。"王明安慰道。
王秀兰在一旁听着,默默起身回了房间。
第二天,她取了两万块钱给儿子。
"妈,这..."王明有些不好意思。
"拿着吧,我的退休金还够用。"王秀兰轻描淡写地说。
林小雨感激地看着婆婆:"妈,谢谢您。"
王秀兰摆摆手:"一家人,别说这些。"
2008年,金融危机席卷全球,王明所在的企业效益大幅下滑。
"明哥,公司怎么说?"林小雨担忧地问道。
"暂时不会裁员,但绩效肯定要降。"王明苦笑着回答。
家庭经济状况更加紧张,林小雨甚至暗示王秀兰可以出售或出租北京的老房子来减轻负担。
"这房子是你爸辛苦一辈子留下的,怎么能卖?"王秀兰断然拒绝。
"我不是那个意思,妈,就是想多条出路。"林小雨解释道。
气氛一度非常尴尬。
2011年底的一天,王秀兰独自去医院做检查。
"王女士,您的肝功能指标不太好,需要进一步检查。"医生指着化验单说道。
几番检查后,医生表情凝重:"王女士,您的情况有些复杂,需要住院观察。"
王秀兰没有告诉家人检查结果,只说自己有点小毛病,需要住几天院。
"妈,到底是什么病啊?"王明担忧地问道。
"老毛病了,年纪大了正常。"王秀兰轻描淡写地回答。
住院期间,王秀兰总是想起那朵"滴血莲花"。
那是她这辈子买的最贵的东西,也是最让她伤心的回忆。
一天,老同事老赵来医院看望她。
"老赵,谢谢你来。"王秀兰精神还算不错。
"什么病啊?严重不?"老赵关切地问道。
"老毛病,过几天就出院了。"王秀兰笑了笑,"你帮我去家里拿些东西吧。"
她写了个纸条,交给老赵:"柜子里有个盒子,帮我拿来,钥匙在这儿。"
老赵去了王秀兰家,按照纸条找到了那个盒子。
打开一看,里面赫然是那朵"滴血莲花"。
"这不是当年在云南买的那个吗?"老赵仔细端详着莲花,神色变得奇怪。
他注意到莲花底座有一些细小的刻痕,像是某种符号。
"奇怪..."老赵喃喃自语,但没有多说什么,把盒子带到了医院。
"怎么是这个?"老赵把盒子递给王秀兰,疑惑地问道。
"就是想看看。"王秀兰接过盒子,轻轻抚摸着里面的莲花,眼神复杂。
"秀兰,这东西..."老赵欲言又止。
"我知道,就是个假货,被骗了。"王秀兰苦笑着说,"但我还是舍不得扔。"
"也不一定是假的..."老赵犹豫了一下,"底座的那些刻痕,看着有点眼熟。"
"什么刻痕?"王秀兰好奇地问道。
老赵拿起莲花,指着底座:"你看这里,有些细小的符号,像是某种标记。"
王秀兰凑近看了看,果然有一些几乎看不见的刻痕。
"这有什么特别的吗?"她问道。
老赵摇摇头:"不太确定,回头我查查资料。"
两人没有再多说什么,但王秀兰心里却升起一丝希望。
也许,那朵花真的有些特别?
03
2012年初,王秀兰的病情加重,不得不再次住院。
"妈妈这次住院时间可能会长一些,家里的东西我来整理吧。"林小雨对王明说道。
"行,那些杂物确实该清理清理了。"王明点点头。
林小雨开始着手清理王秀兰房间里的各种"收藏品"。
"这些都是些什么啊,尽是些没用的东西。"林小雨一边整理一边抱怨道。
突然,她在衣柜深处发现了一个精致的盒子。
打开一看,里面是一朵莲花形状的雕件,通体晶莹剔透,隐约泛着血色。
"这不就是传说中的'滴血莲花'吗?"林小雨想起婆婆和丈夫因为这个东西大吵过一架。
她拿起莲花,意外地发现底座下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。
纸条上有奇怪的文字和图案,看不太懂。
"这什么啊?"林小雨疑惑地看着纸条,觉得有些神秘。
正好周末要去跳蚤市场卖些旧物,林小雨顺手把"滴血莲花"和纸条一起放进了准备出售的箱子里。
"这种东西留着也是占地方,卖了算了。"她自言自语道。
周末,林小雨在跳蚤市场摆了个小摊,出售一些家里不用的旧物。
生意清淡,大部分东西都没人问津。
林小雨有些无聊,拿出手机刷起了社交媒体。
这时,一个穿着朴素的外国人走到摊位前,目光立刻被那朵"滴血莲花"吸引住了。
他拿起莲花,仔细端详,表情逐渐变得震惊。
"这个,多少钱?"外国人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道。
林小雨随口要价:"五千吧。"
没想到外国人二话不说,立刻从钱包里掏出现金准备付款。
林小雨愣住了,心想这东西不会真值钱吧?
"哦,不好意思,我记错了,这个是一万。"林小雨连忙改口。
"一万也可以。"外国人点点头,依然毫不犹豫。
林小雨更加确信这东西肯定不简单了。
她急中生智:"等等,我再查查价格。"
外国人显得有些紧张,四下张望了一下,压低声音说道:"我真的很喜欢这个,价格好商量。"
林小雨决定试探一下:"这是我婆婆的心爱之物,至少要五万才能卖。"
外国人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:"这东西我愿意出五十万,现金。"
全场围观的人群一片哗然,有人倒吸一口冷气,有人惊讶地捂住嘴,甚至有人拿出手机开始拍摄。
林小雨当场愣住,震惊得说不出话来。
周围的顾客和摊主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纷纷围拢过来。
"五十万?这破玩意?"
"疯了吧!"
"外国人就是有钱!"
林小雨回过神来,连忙将莲花收回:"对不起,这个不卖了。"
外国人脸色微变,坚持道:"我真的很需要它,一百万如何?"
"不,不卖了,真的。"林小雨摇头,心跳如擂鼓。
外国人见状,递给林小雨一张名片:"如果改变主意,随时联系我。"
名片上写着"约翰·史密斯,古董收藏家",还有一个电话号码。
林小雨匆忙收拾摊位,带着那朵"滴血莲花"急急忙忙回家了。
回到家,林小雨迫不及待地告诉了王明这件事。
"什么?五十万?"王明一脸不可思议,"开什么玩笑?"
"真的!当时好多人都听见了!"林小雨激动地说道,"那外国人还说愿意出一百万呢!"
"不可能,肯定有鬼。"王明皱起眉头,"那个东西最多值几百块。"
"那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出这么高的价格?"林小雨反问道。
王明摇摇头:"不知道,可能是认错了,或者有什么阴谋。"
"我总觉得这东西不简单。"林小雨拿出"滴血莲花"和那张纸条,"你看,底下还有这个。"
王明接过纸条,仔细查看,眉头越皱越紧。
"这上面的符号..."他若有所思,"好像是某种古老的密码。"
"我们得找专业人士看看。"林小雨建议道。
"去哪找?而且谁知道靠不靠谱。"王明有些犹豫。
林小雨眼睛一亮:"我有个主意,那个收藏类电视节目不是免费鉴定吗?我们可以去试试!"
"你是说《寻宝》?"王明想了想,"倒是个办法,至少不用花钱。"
"对啊!我有个朋友认识那个节目的制片人,我联系一下。"林小雨兴奋地说道。
第二天,林小雨联系上了《寻宝》节目的制片人李强。
"李哥,我有个特别有故事的宝贝,您看有没有兴趣上节目鉴定一下?"林小雨在电话里说道。
"什么宝贝?说来听听。"李强问道。
林小雨简单讲述了"滴血莲花"的故事,特别提到了外国人愿意出五十万的事。
"有意思,这周六来录制现场吧,带上那个宝贝。"李强很感兴趣。
挂了电话,林小雨欣喜若狂:"成了!这周六去录制!"
"希望不是白跑一趟。"王明还是有些怀疑。
就在这时,王明接到了老赵的电话。
"明啊,听说你媳妇拿你妈的'滴血莲花'去卖了?"老赵的语气有些急切。
"您怎么知道的?"王明惊讶地问道。
"市场上都传遍了,说有外国人出五十万要买一朵莲花,那不就是你妈的那个吗?"
"是有这事,但我们没卖。"王明解释道。
"千万别卖!"老赵严肃地说,"那东西可能有古怪。"
"什么古怪?"
"底座的刻痕,我查了些资料,可能与某些民国秘闻有关。"老赵压低声音说道,"建议你们低调处理,别太张扬。"
"我们准备去《寻宝》节目鉴定一下。"王明如实相告。
"电视台?那可就张扬了!"老赵有些着急,"算了,既然这样,我周六也去,亲眼看看。"
挂了电话,王明若有所思。
"怎么了?谁的电话?"林小雨问道。
"老赵的,他说那莲花可能真有古怪,让我们低调处理。"
"什么古怪?"
"说可能与民国秘闻有关,我也不太懂。"王明摇摇头,"他说周六也会去电视台。"
"那正好啊,人多力量大。"林小雨说道。
"但愿真能有什么发现吧。"王明看着那朵"滴血莲花",心中五味杂陈。
如果真值钱,这意味着当年他对母亲的指责全错了。
这个念头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04
周六上午,王明夫妇带着"滴血莲花"来到了《寻宝》节目录制现场。
电视台大楼内人来人往,他们按照指引来到了录制厅。
"王明先生和林小雨女士是吧?我是李强。"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迎上来。
"李哥您好,就是我们。"林小雨连忙打招呼。
"宝贝带来了吗?"李强直奔主题。
林小雨从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盒子,打开给李强看。
李强戴上白手套,仔细端详着那朵"滴血莲花"。
"造型精美,材质特殊,确实不太常见。"他点点头,"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?"
王明简单讲述了母亲在云南购买的经过。
"有意思,今天专家组有四位,包括故宫的张教授,他对明清宫廷物件很有研究。"李强说道。
"那太好了。"林小雨兴奋地说。
"节目马上开始,你们稍作准备。"李强指了指化妆间,"待会有人带你们上场。"
老赵这时也赶到了现场。
"老赵叔叔,您来了。"王明迎上去。
"嗯,一定要看看那东西到底有什么古怪。"老赵点点头。
节目正式开始,主持人热情洋溢地介绍着今天的环节。
"接下来有一位来自北京的观众,带来了一件神秘的宝贝,据说曾有外国收藏家出价五十万购买,究竟是何方神圣?让我们拭目以待!"
王明和林小雨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走上台。
"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带来的宝贝吧。"主持人微笑着说道。
林小雨简单讲述了莲花的来历和跳蚤市场的奇遇。
"哇,真是太神奇了!现在请我们的专家组鉴定一下,看看这朵'滴血莲花'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。"主持人引导着观众的情绪。
四位专家依次上前,用各种仪器检测莲花。
专家组长张教授手持放大镜,仔细观察着莲花的每一个细节。
突然,他的表情变了,变得异常凝重。
"请把紫外线灯拿来。"他向助手示意。
在紫外线下,莲花底座的刻痕变得清晰可见,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荧光效果。
张教授一脸震惊:"这...这是..."
其他专家也围拢过来,看到底座的刻痕后,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。
"纸条呢?你们说的那张纸条在哪里?"张教授急切地问道。
林小雨连忙从包里取出那张泛黄的纸条。
张教授小心翼翼地接过纸条,放在一台特殊的扫描仪下。
屏幕上显示出纸条的红外扫描图像,原本模糊的文字和图案变得清晰起来。
"天哪!"一位专家惊呼出声。
"这是..."另一位专家也惊讶地说不出话来。
现场的气氛突然变得异常紧张,观众席鸦雀无声,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等待专家的宣布。
张教授深吸一口气,看向王明夫妇:"这件物品的价值远超你们的想象。"
"首先,这朵'滴血莲花'本身就是清宫流出的稀有文物,材质为特殊的血玉与琉璃混合而成,是乾隆年间的御制品。"
现场一片哗然,摄像机对准王明夫妻震惊的表情特写。
"但更重要的是,底座的刻痕和这张纸条..."张教授顿了顿,"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指向某处的密码地图。"
"根据我们初步判断,这可能与民国时期流失的一批重要文物有关。"
"如果我们的推测正确,那么这朵莲花的价值就不仅仅是它本身了。"
主持人迫不及待地问道:"那它本身大概值多少呢?"
张教授深吸一口气,神情凝重地看了看那朵莲花,缓缓开口:"如果只是莲花本身的话..."
他故意停顿了一下,环视全场,最后目光落在林小雨和王明身上。
随后张教授报出了一个数字。
全场瞬间鸦雀无声,紧接着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惊呼声!
林小雨激动得差点晕过去,王明也脸色煞白,双腿发软。
"三百万!"观众席一片惊呼。
"这...这不可能..."王明喃喃自语。
"但如果它确实是某批流失国宝的钥匙,那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就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。"张教授补充道。
"张教授,您能详细解释一下这个密码地图吗?"主持人追问。
"这个..."张教授环顾四周,"考虑到文物安全,这些细节可能不适合在节目中公开讨论。"
"我建议节目后与文物部门联系,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。"
主持人点头:"好的,那我们..."
05
突然,演播厅灯光闪烁,主持人耳机里传来导播的声音。
"各位观众,由于技术原因,我们需要暂停一下,稍后继续。"主持人笑着说,表情却有些不自然。
录制暂停,工作人员将王明夫妇和专家们带到一个会议室。
"怎么回事?"王明疑惑地问。
李强解释道:"节目组收到上级通知,这期节目内容可能涉及重要文物线索,需要谨慎处理。"
"文物局的人已经在来的路上了。"
"文物局?这么严重吗?"林小雨吃惊地说。
张教授点头:"如果我们的判断没错,这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。"
不久后,几位穿着正装的人走进会议室,领头的中年男子自我介绍道:"我是国家文物局的李局长,听说你们发现了一件特殊文物?"
张教授简单汇报了情况,展示了"滴血莲花"和纸条。
李局长仔细查看后,表情变得异常严肃:"这确实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线索之一。"
"王先生,林女士,感谢你们带来这件重要文物。按照相关规定,我们需要暂时保管这件文物进行研究。"
"当然,我们会给予你们适当的补偿。"
王明和林小雨面面相觑,不知该如何回应。
"这事关重大文物保护,希望你们能配合。"李局长语气诚恳但坚定。
"我们当然愿意配合,但这毕竟是我母亲的东西..."王明有些为难。
"完全理解,我们会和你母亲详细沟通,并确保她的权益得到保障。"李局长保证道。
"另外,考虑到事情的特殊性,希望你们能对今天的发现保密,至少在调查结束前不要对外透露。"
王明夫妇点头表示理解。
"那我们需要做什么?"林小雨问道。
"首先,我们希望能详细了解这件文物的来源。"李局长说,"你们说是在云南购买的?具体是哪里?"
王明把母亲在云南旅游时的经历详细讲述了一遍。
"张贵...云南大理..."李局长记下这些信息,"我们会派人调查。"
"还有,关于那位外国收藏家,你们有他的联系方式吗?"
林小雨拿出名片:"只有这个。"
李局长接过看了看:"约翰·史密斯...我们会查一下这个人的背景。"
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,王明夫妇详细回答了各种问题,最后签署了临时保管协议,将"滴血莲花"和纸条交给了文物局。
走出电视台大楼时,天已经黑了。
"这一切像做梦一样。"林小雨喃喃自语。
"是啊,如果那莲花真值三百万..."王明声音哽咽,"这么多年,我一直以为妈被骗了..."
"我们得赶紧去医院告诉妈妈!"林小雨说道。
"对,她一定会很高兴!"王明点头,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。
医院里,王秀兰刚做完一轮检查,精神状态不太好。
"妈,我们有个好消息告诉您!"王明兴奋地走进病房。
"什么好消息?"王秀兰虚弱地问道。
"您当年在云南买的那朵'滴血莲花',真的是宝贝!专家说至少值三百万!"
"什么?"王秀兰一下子坐起来,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林小雨也激动地说:"真的!电视台的专家都鉴定过了,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宫廷御制品!"
"不仅如此,妈,它可能还与一批流失的国宝有关,文物局的人都来了!"王明补充道。
王秀兰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,颤抖着说:"我就知道...我就知道那是个宝贝..."
"妈,对不起,这些年我一直以为您被骗了..."王明内疚地说道。
王秀兰摇摇头:"傻孩子,你是为我好。"
"这么说,当年那个云南的小贩,其实卖的是真品?"王秀兰若有所思地说。
"看来是这样,而且他可能自己都不知道。"王明点点头。
"张贵..."王秀兰回忆着,"我记得临走时他还塞给我一张纸,说是使用说明..."
"就是那张纸条!"林小雨惊呼,"它和莲花底座上的刻痕组成了一个密码地图!"
"密码地图?指向什么地方?"王秀兰好奇地问道。
"专家说可能指向一批民国时期流失的国宝藏匿地。"王明解释道。
"文物局说会派人去云南调查,找到当年的张贵问个清楚。"
"我要去!"王秀兰突然说道,声音坚定。
"妈,您的身体..."王明担忧地说。
"这是我的宝贝,我有权知道它的来龙去脉。"王秀兰固执地说,"而且我认识张贵,他见到我可能更愿意说实话。"
王明看着母亲坚定的眼神,知道无法改变她的决定。
"好吧,等您身体好一些,我们一起去。"他妥协道。
"嗯,约定好了。"王秀兰点头,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。
就在这时,病房门被推开,李局长和几位工作人员走了进来。
"王女士,您好,我是国家文物局的李局长。"他礼貌地自我介绍道。
"听说您在云南购买了一件特殊的文物,我们想了解一些详情。"
王秀兰挺直腰板,骄傲地说:"是的,那是我2004年在云南买的'滴血莲花'。"
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,王秀兰详细讲述了当年在云南的经历,特别提到了张贵的样貌特征和店铺位置。
"您还记得那么清楚,真是太好了。"李局长赞叹道,"这对我们的调查非常有帮助。"
"对了,您提到张贵给了您一张纸条?"
"是的,他说那是使用说明,告诉我怎么保养莲花。"王秀兰回忆道,"我当时随手夹在了莲花底座下面。"
"了解了。"李局长点点头,"王女士,根据初步鉴定,您的这件'滴血莲花'确实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宫廷御制品,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。"
"根据《文物保护法》的相关规定,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保护性收藏。当然,您作为发现者和持有者,将获得相应的奖励。"
王秀兰点点头:"我明白,国宝就应该归国家。"
"另外,我们想邀请您协助调查,如果您的身体状况允许的话。"李局长补充道。
"我一定配合。"王秀兰坚定地说。
"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。"李局长真诚地说,"等您身体好些,我们再详细商议具体安排。"
李局长离开后,病房里一时安静下来。
"妈,您真的打算去云南?"王明问道。
"当然,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。"王秀兰笑着说,眼中闪烁着光芒。
"我一定陪您去。"王明握住母亲的手。
"我也去!"林小雨也表态道。
王秀兰看着儿子儿媳,心中充满了温暖。
这朵"滴血莲花",不仅可能找回失落的国宝,还让她重新赢得了家人的尊重和理解。
这或许就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。
一个月后,王秀兰的身体状况好转,医生允许她出院。
文物局的调查也有了初步进展,他们找到了一些关于张贵的线索,但需要当事人辨认。
"王女士,您确定要亲自去云南吗?路途遥远,可能会很辛苦。"李局长关切地问道。
"我没问题,这件事我必须亲自参与。"王秀兰坚定地说。
06
最终,由李局长带队,王秀兰一家和几位文物专家组成调查小组,前往云南大理。
飞机上,王秀兰望着窗外的云海,思绪飘回了八年前。
"当时就是在这个季节去的云南,没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发展。"她感慨道。
"妈,您当初为什么这么确定那莲花是宝贝?"王明好奇地问道。
王秀兰笑了笑:"直觉吧,第一眼看到它就觉得不一般。"
"后来被鉴定说是假的,您很难过吧?"林小雨小心翼翼地问道。
"当然难过,但我心里一直相信它是真的。"王秀兰坦率地说,"那感觉很奇怪,就是放不下。"
"现在终于真相大白了。"王明握住母亲的手,"妈,对不起,我不该那么不信任您。"
"傻孩子,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。"王秀兰拍拍儿子的手。
落地大理,初夏的阳光明媚而不炙热。
第二天一早,调查组分头行动。
王秀兰和李局长等人前往当年购买"滴血莲花"的古董店所在地。
"就是这条街,我记得很清楚。"王秀兰指着大理古城的一条小巷说道。
走了大约半小时,王秀兰突然停下脚步:"就是这里!"
面前是一家装修典雅的古董店,门口挂着"云南古玩"的牌匾。
他们走进店内,一位中年女店员迎上来:"几位想看点什么?"
"请问张贵在吗?"王秀兰直接问道。
店员显得有些警惕:"您找我丈夫有事?"
"我是他的老顾客,八年前在这里买过东西。"王秀兰解释道。
不一会儿,一个约莫五十多岁的男人走出来,正是张贵,只是比八年前更显成熟稳重,衣着也更加考究。
他一眼就认出了王秀兰:"是您!北京来的王老师!"
王秀兰也有些惊讶:"你还记得我?"
"当然记得,您当年买了我的'滴血莲花',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位顾客。"张贵热情地说。
李局长上前一步,出示证件:"张先生,我们是国家文物局的,想了解一下关于'滴血莲花'的一些情况。"
张贵脸色一变,但很快恢复平静:"几位请到楼上喝茶,慢慢聊。"
楼上的茶室装修雅致,张贵亲自泡茶招待。
"张先生,我们想知道那朵'滴血莲花'的具体来源。"李局长开门见山地问道。
张贵叹了口气:"说实话,我以为这事早就过去了。"
"那莲花确实是我卖给王老师的,但我当时并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。"
"那您是从哪里得到它的?"李局长追问道。
"是从一个老人那里买的,他已经去世好多年了。"
"那是2003年的冬天,一个老人来我店里,说家里困难,想卖些东西。"张贵回忆道,"他拿出几件古董,其中就有那朵莲花。"
"当时我看莲花做工精致,材质特殊,就花了五千块钱买下来。"
"老人临走时还给了我一张纸条,说是莲花的来历和保养方法,但我没太在意,后来就忘了。"
"您知道那位老人是谁吗?"王秀兰问道。
"姓陈,具体叫什么我记不清了,是个退休的博物馆工作人员。"张贵回答道。
"博物馆?哪个博物馆?"李局长立刻追问。
"好像是省博物馆的,但我不确定。"张贵说道,"他说那莲花是他年轻时在一个山洞里发现的。"
"山洞?"李局长和文物专家们对视一眼,都看出了其中的关联。
"您还记得那个山洞在哪里吗?"
张贵摇摇头:"老人没说具体位置,只提过是在滇西北的某个地方。"
"关于那张纸条,您还记得上面写了什么吗?"文物专家问道。
"记不太清了,好像有些地理坐标和一些符号,还有一段话,说莲花是某个藏宝图的钥匙。"张贵回忆道,"当时我以为是老人编的故事,没当真。"
"张先生,您是否知道那朵莲花的真实价值?"李局长直视着张贵的眼睛。
张贵坦率地摇头:"真的不知道,如果知道它这么贵重,我怎么可能只卖三万八?"
"那位陈老先生还有家人吗?"王明问道。
"有个外甥,也在省博物馆工作,叫陈志远。"张贵回答道。
通过省文物局的协调,当天下午他们就联系上了陈志远。
陈志远听说有人寻找他舅舅的消息,显得很惊讶。
"舅舅生前确实收藏了一些古董,但我不清楚具体有什么。"陈志远说道,"他去世后,大部分藏品都捐给了博物馆。"
"您舅舅生前有没有提到过一朵'滴血莲花'?"李局长问道。
陈志远思考了一下:"莲花...好像有提过,他说那是一把钥匙,能打开什么宝藏,当时我以为他是老糊涂了。"
"他有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资料或者日记之类的?"
"有的,有几本笔记本,我一直保存着,但从没仔细看过。"陈志远说道,"如果你们需要,我可以拿来给你们看。"
当天晚上,陈志远带着舅舅的笔记本来到了他们下榻的酒店。
文物专家们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,希望找到关于"滴血莲花"的线索。
经过几个小时的仔细查找,他们终于在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中发现了相关记载:
"1956年8月,滇西北考古发掘,山洞中发现清代文物残片。其中有一莲花形器物,晶莹剔透,底座刻有特殊符号,疑似某种密码。当地老人称此物为'滴血莲花',相传为乾隆皇帝亲赐边疆将领的信物,可引导至某处宝藏。"
"1965年,翻阅故宫档案,发现乾隆二十年确有御制'琉璃血玉莲花'赐予云南提督的记载,称其为'通宝之匙'。此物与我所藏莲花特征吻合,难道真有其事?"
"1978年,偶得一民国时期手稿,记载抗战时期为防文物南迁途中落入敌手,曾有一批珍贵文物秘密藏于滇西北某山洞,入口处有'莲'字暗记。莫非我的'滴血莲花'与此有关?"
"2001年,年事已高,力不从心,无法亲赴滇西北寻宝。莲花本应上交国家,但担心官僚主义延误文物抢救。决定寻找可靠之人,将莲花及线索交付,或可成事。"
"这太重要了!"李局长激动地说,"这基本可以确认'滴血莲花'与民国时期流失的文物有关!"
文物专家们立即联系北京的团队,将最新发现的信息传回去,结合"滴血莲花"和纸条进行综合分析。
07
第二天,北京团队传来好消息——他们破译了部分密码,初步确定了山洞的大致位置。
"根据分析,目标位置应该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的一处山区。"李局长向大家通报道。
"我们需要立即组织一支专业队伍前往调查。"
国宝重现
调查组很快从大理前往迪庆藏族自治州,按照密码地图指引的方向寻找目标山洞。
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,他们找到了一位熟悉这片山区的藏族老人扎西。
"你们要找的山洞,是不是有'莲'字记号的那个?"扎西问道,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。
"您知道那个山洞?"李局长惊讶地问道。
扎西点点头:"我爷爷曾经提到过,说那是个神秘的地方,没人敢靠近。"
"据说七十多年前,有一群人半夜里抬着许多箱子进了那个山洞,之后封住了洞口,在入口处刻了个'莲'字。"
在扎西的带领下,调查组翻山越岭,终于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峡谷中发现了一个被岩石掩盖的洞口。
"应该就是这里了。"扎西指着岩石上一个模糊的刻痕说道,"这就是'莲'字。"
经过专业考古队的小心挖掘,洞口被清理出来,露出一个狭窄的通道。
考古队带着专业设备进入山洞,王秀兰一家和其他非专业人员则在洞外等待。
大约两小时后,洞内的考古队员出来报告初步发现。
"太不可思议了!洞内确实有大量文物!初步判断是民国时期为躲避战火而隐藏的国宝!"
"粗略估计有上百件,主要是瓷器、玉器和青铜器,还有一些字画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碧玉雕,疑似传说中的'和氏璧'!"
"和氏璧?!"所有人都惊呼出声。这可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玉器之一,自秦朝以来就下落不明。
接下来的几天,考古队小心翼翼地将洞内文物一件件清点、记录、打包,准备运回北京进行专业修复和研究。
初步鉴定确认,这批文物主要来自南京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,是抗战时期南迁途中为避免落入日军之手而秘密藏匿的国宝级文物。
其中不仅有"和氏璧",还有传说中的"越王勾践剑"、唐代名家王维的《江山雪霁图》等国宝级文物,总价值无法估量。
这一重大发现震惊了整个文物界,很快引起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。
当地政府紧急封锁了现场,增派警力保护,确保文物安全运回北京。
"王女士,您知道您为国家文物保护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吗?"李局长感慨地对王秀兰说,"如果不是您买下那朵'滴血莲花'并妥善保管了八年,这些国宝可能永远不会重见天日。"
王秀兰谦虚地笑了笑:"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公民应该做的事。"
"不,您做的远不止这些。"李局长郑重地说,"国家文物局决定向您颁发'文物保护杰出贡献奖',并给予您三百万元的奖励。"
王秀兰惊讶地睁大了眼睛:"这...这太多了..."
"这是您应得的。"李局长笑着说,"而且这只是'滴血莲花'本身的市场价值,至于您为国家找回的这批国宝,那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。"
回北京的飞机上,王秀兰望着窗外的云海,陷入沉思。
"妈,在想什么呢?"王明轻声问道。
"我在想张贵。"王秀兰说,"他卖给我那朵花时,真的不知道它的价值吗?"
"我觉得他应该不知道。"王明分析道,"否则他不会只卖三万八。"
"也许吧。"王秀兰点点头,"但他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我?那天看花的游客那么多。"
这个谜团,或许永远不会有答案了。
热点资讯
- 关注微信-逍遥红单昨日公推红单+私推5中3!看新推荐
- 游客爆满的周庄, 真的还保留着江南最纯粹的诗意吗?
- 印度提永久划界,5年恩怨一笔勾销?中国已换打法,莫迪猝不及防
- 57岁伊能静法国吃大餐被拍,脸部浮肿差点没认出,夫妻俩都胖了
- Girls Day敏雅突然宣布结婚, 网友一脸问号: 啥时候
- 4年2.85亿美元!亚历山大超级顶薪续约雷霆创纪录:史上最高
- 乾隆忙着找夏雨荷时,他穿越而来,手握造反手册改写大清命运
- 碎片商店必换! 诸葛亮 “掌控之力”
- 八年了,中国人终于把憋着的这股劲儿使了出来
- 重庆立式悬臂吊规格全解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