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
热线电话:
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新闻动态 >

瞧这满手创可贴,他的工作可真“烫手”

点击次数:89 发布日期:2025-08-02

咱们平时说起“烫手”,多半是形容一件事情特别难办,让人觉得棘手、不好处理。

可您有没有想过,有些人的工作,是真真正正地“烫手”,那份热度,是直接从物理意义上的高温传导过来的?

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这么一位,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,而是每天在烈日下,跟那些发烫的发动机、底盘打交道。

他就是江苏省如东县公安局车辆管理所,专门负责查验机动车的民警,名叫施宏兵。

您可能要问了,查验机动车,不就是看看车牌、核对信息吗?

怎么就“烫手”了?

这事儿,咱们得从头说起。

现在正值盛夏,全国各地不少地方都进入了“烧烤”模式,高温天气让人恨不得钻进冰箱里。

可施宏兵和他的同事们,他们的工作环境,比外头还要热好几倍。

这些机动车查验的地方,很多都是用铁皮搭建的棚子。

您想想,大太阳底下,铁皮被长时间暴晒,那棚子里面得有多热?

用施宏兵同事的话说,简直就像一口烧红了的铁锅,人站在里面,就跟在“清蒸”或者“烧烤”一样,热浪一阵阵地往脸上扑。

在这样的环境里,每天都有数不清的车辆要排队等待查验。

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,截止到去年,咱们国家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4.3亿辆,其中汽车就超过了3.3亿辆,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。

这么多车,要买卖、要过户、要办理各种手续,第一步都得经过查验。

所以,这活儿是真真正正的“体力活”,也是“硬骨头”。

您可能又会想了,既然这么热,那能不能等车子凉下来再查?

这听起来是个好主意,但实际上根本行不通。

因为车流量太大了,如果每辆车都得等发动机彻底冷却,那后面的车队得排出去好几里地,老百姓办理业务得多耽误时间?

车管所的办事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了。

所以,当一辆车开进查验区,就算它刚刚熄火,发动机、排气管这些部件,温度依然非常高,有的甚至能达到上百度。

这下,您明白“烫手”是怎么回事了吧?

施宏兵他们的工作,就是要熟练地打开送检车辆的引擎盖,把头探进去,检查发动机号码、车架号码,还要弯腰下蹲,甚至钻到车底去检查底盘。

这些动作,都得直接接触到那些发烫的部件。

这可不是开玩笑,稍微不注意,就可能被烫伤。

那施宏兵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?

他的办法,听起来有点让人吃惊,却又无比实在。

他说,为了不怕烫,每个手指都裹上创可贴,然后再戴上手套去查验发动机。

您听听,创可贴!

这不就是我们平时手指破了、磨出血了才用的东西吗?

可施宏兵把它当成了“隔热垫”。

这个方法,看着土,可管用啊!

它能在指尖和高温部件之间,多加一层保护,虽然不能完全隔绝热量,但至少能减少灼伤的风险。

这不就是老百姓常说的“土办法有大智慧”吗?

而且,他还把这个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事,生怕他们吃亏。

施宏兵今年已经54岁了,按理说,这个年纪的人,很多都想着怎么更轻松一些。

但他依然每天坚守在一线。

他从2000年从部队转业,穿上警服,从一名军人变成了人民警察。

2013年开始,他就扎根在了机动车查验这个岗位上。

从一个对查验业务一窍不通的“小白”,一步步摸爬滚打,成了远近闻名的查验专家,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查验工作室,都成了如东车管所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
这背后,得付出多少汗水和努力啊!

查验这份工作,真是个“苦差事”。

每天施宏兵都要在接近40℃的室外高温下,弯腰下蹲、钻车底。

您能想象吗?

他一头钻进热腾腾的车盖里检查,出来的时候,警服早就湿透了。

一天下来,警服是干了湿,湿了又干,身上布满了大片大片的白色汗渍,那都是盐分凝结的痕迹。

更让人心疼的是,施宏兵的左腿,早在很多年前就因为半月板损伤做过手术,甚至把半月板摘除了。

这意味着,他的膝盖本身就有问题,平时走路多一点都会不舒服,更别说每天这样频繁地上下车、弯腰钻底盘了。

对他来说,这每一步都是挑战。

同事们都劝他,这么热的天,腿脚又不好,赶紧歇歇吧。

可他总是不听,笑呵呵地说:“查验工作就是这样,冬天摸冰凉的底盘,夏天烤发动机,本来就是‘冰火两重天’,没什么苦不苦的!”

他这话说得云淡风轻,可我们听着,心里头却沉甸甸的。

这哪是没什么苦不苦?

这分明是把苦当成了乐,把责任融入了骨子里。

他常说,最让他高兴的,就是群众的一句感谢。

他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。

作为保障机动车安全的“守门员”,他深知,给老百姓办事,必须“实实在在”,查验标准,必须“硬邦邦的”。

举个例子吧,就在前段时间,7月3号那天,有辆南京牌照的轿车来办理业务,民警发现车辆信息跟登记的不符。

车主一下子就急了,焦躁不安。

这时候,施宏兵没有推诿,而是主动出面,联系了南京的车管所,调取了车辆的原始资料。

他还采取了咱们现在常说的“容缺办理”方式,意思是,有些非关键的材料暂时不齐,但只要主要条件符合,可以先给老百姓把事儿办了,回头再补齐材料。

就这么一通操作,仅仅用了两个小时,这辆车的转入手续就顺利办结了。

车主心里那块石头总算落了地。

施宏兵就说了,老百姓的事儿,再难也要想办法。

您瞧瞧,这就是咱们人民公仆的担当,这就是把群众的急事难事,当成自己的事儿来办。

施宏兵干查验工作十几年了,他的工作日志,摞起来能塞满一整个抽屉。

里头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辆车的查验情况、遇到的问题、解决的办法。

同事们遇到什么查验上的难题,第一时间不是去翻资料,而是直接打电话给施宏兵。

为什么?

因为大家都知道,找他准有答案。

他就像一本活字典,一个行走的“数据库”。

这种信任,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立起来的,那是靠着日复一日的专业和付出,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。

更让人敬佩的是,施宏兵不仅自己业务精湛,他还特别乐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。

他带出来的徒弟,一个个都成了查验工作的骨干。

他常说,年轻人要“把身子沉下来,责任担起来”,只有这样,才能在岗位上真正成长,更好地服务老百姓。

虽然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很响亮,但他却说:“其实我不常去我的工作室,这烈日下才正儿八经是我工作室。”这话里透着一股子实在劲儿,也透着一股子对工作的热爱。

和施宏兵一起工作的年轻民警王鹏飞就说了,老施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,他常说“查一辆车,技术就该提高一分”。

跟着老施干,浑身都是劲儿!

您看,这就是榜样的力量,这就是传承的意义。

在施宏兵的带领下,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民警,在那个热浪滚滚的查验棚里,虽然脸被烤得通红,但他们的内心,却比这酷暑还要滚烫,充满了对工作的热忱和对群众的责任。

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诠释着什么叫“平凡岗位上的坚守”,什么叫“为人民服务”。